近期,商品市場整體氛圍不佳,黑色期貨品種率先走出一波負反饋,能化品種反應相對滯后。作為油煤中間大宗化工原料的甲醇,受原料成本端和供需面影響較大,近期頻頻走弱,領跌整個能化板塊。
截至3月28日日內收盤,甲醇期貨主力合約從前期最高點2587元/噸跌至2462元/噸,跌幅超過100元/噸。這一跌勢已經持續了七連跌,令人矚目。事實上,進入3月以來,甲醇市場呈現出先強后弱的趨勢。上中旬價格一度企穩,下旬價格卻急速下跌。
從基本面角度看,甲醇前期上漲主要是供需因素所致。進口到港量偏少,甲醇企業挺價,需求有支撐。然而,進入3月中下旬后,港口烯烴裝置陸續公布檢修計劃,傳統需求不溫不火。同時,煤炭價格持續走低,成本支撐減弱。由于高價甲醇難以長時間維持,下游抵觸情緒漸增。市場邏輯開始從強現實轉向弱預期,甲醇市場情緒受到一定影響,現貨成交從3月中旬開始快速疲軟。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甲醇期貨出現七連跌,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前期甲醇價格偏高,現貨升水導致下游拿貨價格高于盤面,多數下游處于虧損或嚴重虧損的境地。然而,市場在出現利空消息后價格理性回落也在情理之中。但連續下跌的出現確實出人意料。
在西北地區,甲醇企業簽單量下降至5.05萬噸,相較3月中旬高點下滑61.1%。這一數據反映出現貨市場的疲軟態勢。
總的來說,商品市場的整體氛圍不佳,而甲醇期貨的連續下跌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市場邏輯從強現實轉向弱預期,現貨市場情緒受到影響,而簽單量的下滑也反映出市場的疲軟態勢。未來市場走勢如何,還需繼續觀察。在期貨市場,齊盛的分析師于芃森對甲醇的未來趨勢進行了深入解讀。他認為,當前甲醇的基本面正處于強現實與弱預期的博弈之中。內地市場的現實狀況相對較弱,但預期卻顯得較為強勁。相比之下,港口市場的現實狀況較強,但預期卻顯得較為疲弱。
他解釋道,港口地區的MTO(生產過程)裝置虧損嚴重,近期接連出現了檢修和預期檢修的情況。在面臨進口量大幅增加、需求下滑的預期下,港口現貨和期貨價格下滑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從供需基本面來看,盡管甲醇開工率環比下跌1.2%,但同比仍增長2.4%。港口庫存和企業庫存均處于同期低位,其中港口庫存量為52.8萬噸,環比下降14.7萬噸,同比下降26.5萬噸。甲醇企業庫存為39.3萬噸,環比下降5.1萬噸,同比增加1.0萬噸。社會庫存處于歷史同期低位,這顯示出供需關系的緊張。
然而,盡管庫存維持在低位,但戴一帆認為,由于海外甲醇裝置的快速恢復,預計4月中旬以后進口到港量將有所提升。同時,近期烯烴裝置降負和停產較多,后期港口存在累庫的風險。市場開始向弱預期轉變。
于芃森補充道,目前南美及其他地區的甲醇存在一定的增量,伊朗裝置已經陸續重啟,開工率攀升至80%以上。本月裝船達到了上個月的3倍,4月進口預期僅伊朗方面就要增加40多萬噸。然而,從絕對價格方面來看,目前甲醇2405合約的價格已經不再對MTO利潤造成擠壓,估值并不高。
戴一帆進一步指出,盡管甲醇后期下跌空間并不大,但整體供需情況并不算很差。絕對庫存仍處在低位,同時沿海需求將在5月渤化與興興回歸后達到全盛狀態。年度內地需求增量較大,而可外售的投產供應增量較小。因此,他認為甲醇市場仍具有較好的前景。
近期,甲醇期價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回調,價格持續下行,但驅動不足。市場的不確定性較大,一方面,丙烷預期較弱,未來是否會對MTO丙烯端利潤造成再次擠壓;另一方面,內地能否形成足夠的檢修量以支撐價格。
在甲醇價格的下行階段,市場對成本的關注將加強,煤炭價格走勢將成為后期甲醇走勢預判的關鍵邏輯之一。同時,目前的低庫存狀態對基差存在一定支撐,但如果未來港口庫存由去化轉向累積,市場期現結構將發生改變。
短期來看,甲醇面臨的問題較多。內地由于高利潤造成的持續高開工現象,西北地區的天然氣制甲醇裝置面臨重啟,內地庫存可能短期內無法有效去化。港口地區由于甲醇價格相對偏高造成的下游大幅虧損,可能會對行情形成壓制。此外,原材料煤炭即將進入淡季,加上進口量的增多,后期需要持續觀察。
在吳志橋看來,短期內甲醇價格仍將面臨成本下移、供需轉弱的下行風險。市場情緒略悲觀,下游買漲不買跌心理導致現貨成交較為清淡。后續需要重點關注原料端煤炭價格、國內甲醇春檢力度、進口船期變化,以及內地和港口烯烴開停車狀態。因此,他建議投資者謹慎操作,上游和貿易商可以擇機適當做一些賣保來鎖定成本利潤。
總的來說,甲醇市場的不確定性較大,短期內價格仍面臨下行風險。投資者應謹慎操作,關注原料端價格、庫存情況、進出口變化等關鍵因素,以便做出明智的決策。
添加官方認證企業微信 免費咨詢

品牌優勢:互聯網開戶口碑多年霸榜
服務優勢:專屬顧問 新人一對一教學
費率優勢:超低無門檻交易所+1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