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運輸鏈正面臨重大考驗!新加坡,全球第二大集裝箱港口,擁堵已達臨界水平。近幾周航運延誤翻倍,集裝箱船短缺與港口擁堵加劇,供應鏈危機迫在眉睫。港口運營商表示,波動性可能還將持續。傳統淡季已過,季節性貨量回歸,加之海外進口商因紅海危機導致的繞行增加、備貨量增大、時間點提前,導致需求前移,使旺季提前。
航運市場研報顯示,海運價格在5月飆升,上海至南美基本港的運價較年初上漲約130%,達到6686美元/TEU。那么,危機將持續多久,影響會有多大?亞洲集裝箱咨詢公司的最新報告指出,新加坡的港口擁堵問題再次困擾著市場,停泊延誤時間已長達7天,最近幾天等待停泊的總容量上升至450000標準箱,預計6月份擁堵情況將加劇。班輪運營商被迫租船,承諾在9月份以后租船。
標普全球市場情報在最新的周報中警告,中國北方的港口可能出現潛在的運輸中斷,這些港口開始因紅海運輸中斷而出現集裝箱短缺的擁堵。東南亞和東北亞的港口擁堵情況尤為嚴重。上海和青島也正經歷集裝箱船大量停泊的現象。作為全球最大集裝箱港口,上海港的停泊時間目前已達到三年來的最高水平。
全球都受此影響。另一家市場情報公司報告顯示,亞洲和歐洲之間最受歡迎的航線運輸時間都在增加。然而,地中海港口的情況尤為糟糕,承運人一直在通過中間港口轉運集裝箱。新加坡日益嚴重的擁堵不僅造成了其他影響,還導致船只在相關錨地外等候,距離港口越來越遠。估計全球目前有200萬TEU的船舶運力陷入擁堵,占全球船隊的7%。隨著壓力的增加,運輸成本突然上漲。多份報告警告稱,隨著新一輪港口擁堵席卷市場各個領域,價格正回到疫情期間的水平。
盡管5月是國際航運的“淡季”,但今年卻被稱為“淡季不淡”。自4月以來,先是歐洲海運線路迎來第一輪暴漲,單月漲幅達到62.66%,并在5月刷新歷史紀錄;而南美、西非、南非等傳統航線不甘落后,其價格漲幅均超過20%。
期貨認為有四點原因導致航線漲價、大堵船。一是5月美線是長協簽約季,屆時美東港口與工會的勞資協議將在9月到期,屆時有出現罷工的可能性,導致美東線貨量前置。二是南美線。在中國企業加大布局南美投資力度的背景下,車企在無實際訂單的情況下大量出口到巴西及南美。某大型車企甚至發出了10萬輛的訂單,目的港的堆場也停滿了汽車,電動車企搶占了大多數海運資源。三是地緣政治因素。地緣局勢短期無緩和跡象。四是缺箱。多處港口缺箱,本質原因是航線拉長導致缺箱情況加劇,加之預估傳統旺季可能會提前,船公司對箱子的需求增加。現在租箱公司在堆場幾乎無箱可租,船公司除了下單造箱外,也向租箱公司租新箱。主流箱廠的訂單排到8月份。船東也在多重利好疊加下,主動默契抱團提漲,以期獲取更多利潤。這些因素共同導致了當前航運市場的種種問題。
添加官方認證企業微信 免費咨詢
品牌優勢:互聯網開戶口碑多年霸榜
服務優勢:專屬顧問 新人一對一教學
費率優勢:超低無門檻交易所+1分錢
期貨行業優秀推廣站
國家雙認證備案注冊
十五年在線服務經驗
大品牌國企期貨公司
NEWS免費培訓
Online投資者教育優秀平臺
投資者熱點文章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