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將是中國鋼鐵未來發展的關鍵
本網投資客服全天候在線應答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鋼鐵業的表觀消費量首次經歷了連續三年的下滑趨勢。據數據顯示,2024年的前九個月,國內鋼鐵表觀消費量再度下滑了6.2%,其中八月份的降幅更是高達13.5%,而九月份也出現了10.3%的下降。近三年間,國內表觀消費累計下降量已超過一億噸,預計今年總量將很可能跌破九億噸,顯示出市場需求的顯著降低。
對于當前市場的下行壓力,專家姜維提出了應對策略。他認為,通過推行大規模的設備更新與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可以刺激不銹鋼、電工鋼等產品的消費增長。同時,應著重發展綠色低碳和智能制造兩大主題,這將有效帶動中高端鋼材的年消費量增長超過八百萬噸。另外,為緩解行業內的壓力,必須自律地控制產能擴張,推動產業集中,以確保資源安全。此外,姜維還強調了國際化的重要性,指出其是中國鋼鐵從小到大的發展關鍵。為了更好地應對當前階段的市場變化,行業應秉持“三定三不要”的底線思維,即以產定銷、以銷定產、以現定銷的運營策略。
科技的進步成為推動中國鋼鐵行業從小變強的重要動力。借助信息化、數字化、綠色化等手段的助力,我國鋼鐵業已從小到大取得顯著進展。工藝流程的不斷改進提高了高性能鋼材的生產比例,這不僅支持了下游用鋼產業的進步與升級,還有部分產品已經穩步躍居國際前列。同時,我國也涌現出了一批在國際上享有領先地位的冶金設計院、工程咨詢公司及工程公司。
然而,鋼鐵行業仍存在一些挑戰。鋼鐵與上下游產業的創新鏈存在割裂現象,與下游用戶之間缺乏有效的合作機制和聯合研發體系。下游行業在核心技術掌握上存在不足,應用反饋鏈條斷裂。此外,鋼鐵行業對工業軟件產品的外部依賴度較高,對上游供應商的技術創新支持也不夠充分。在國際比較中,我國鋼鐵行業的研發強度與創新水平與發達國家之間仍存在較大差距,特別是在基礎研究的投入上比例偏低。
姜維強調,科技創新將是決定中國鋼鐵未來發展的關鍵因素。從智能裝備到自動化裝置、工控軟件再到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全鏈條工控系統自主可控已迫在眉睫。解決關鍵金屬材料問題刻不容緩。面對減量發展的挑戰,我國鋼鐵業必須依靠科技創新來實現更高效、更低成本、更高附加值的發展路徑。這將是我們在新的發展階段中實現轉型和升級的關鍵之路。
添加官方認證企業微信 免費咨詢

品牌優勢:互聯網開戶口碑多年霸榜
服務優勢:專屬顧問 新人一對一教學
費率優勢:超低無門檻交易所+1分錢
上篇:期貨棉價呈現多空因素交織的態勢
下篇:預計2025焦煤、焦炭均價將回落10%或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