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考慮了范圍1(直接)和范圍2(進口電力的間接排放)的CO2排放,城市的直接CO2排放數據來自CHRED(詳見方法部分)。CHRED是基于點排放源和其他支持數據的自下而上的方法為中國開發的。CHRED 2.0提供了一個1公里網格化的2012年中國CO2排放數據集(圖1)。關于CHRED的詳細信息可以在cityghg.com和以前的出版物中找到(Cai et al. 2016;蔡、張,2014;Wang et al. 2014)。
一個城市的間接排放量是通過進口電量乘以該城市的排放系數來計算的(詳見方法部分)。每個城市的化石燃料發電廠的發電量數據來自CHRED。各城市非化石燃料發電廠發電量數據來自2012年電力行業統計(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2016)。各城市用電量數據來源于《中國城市統計年鑒》(城市社會經濟調查部,2014)廣州碳排放權期貨資料,僅供參考。
結論:基于自下而上的碳排放清單計算288個城市的碳排放(圖2),288個城市行政邊界范圍1的總排放量為9723億噸CO2,行政邊界范圍2的總排放量為933億噸CO2。288個城市的總二氧化碳排放量甚至高于美國(第二大排放國)的總排放量,相當于中國的總碳排放量。結果表明,288個城市的人均排放量和排放強度各不相同。城市可能有高水平的人均排放和低水平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反之亦然。結果表明,中國城市化進程中既有低碳路徑,也有碳密集路徑。人均二氧化碳與人均GDP無關。
添加官方認證企業微信 免費咨詢
品牌優勢:金口碑 資深期貨客戶經理
服務優勢:專屬顧問 新人手把手教學
期貨行業優秀推廣站
國家雙認證備案注冊
十五年在線服務經驗
大品牌國企期貨公司
NEWS免費培訓
Online投資者教育優秀平臺
投資者熱點文章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