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在兩千六百年前,呂底亞的安納托利亞王國鑄就了世界首批金幣和銀幣,這一壯舉由呂底亞國王Alyattes及其繼任者Croesus推動,他們確立了世界首個金銀兌換比率。此一比率,如同任何貨幣兌換,每盎司黃金(563單位)的價值所對應的白銀(8201單位)數量,是供需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然而,金銀兌換比率并非一成不變。盡管我們無法追溯到古代的金銀兌換比率時間序列,但我們擁有自1974年12月31日黃金期貨推出以來的數據。自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來,每盎司黃金的價值可以換取的白銀量在17盎司至123盎司之間波動。
以股市術語而言,白銀可以被視為黃金的高貝塔版本。首先,白銀和黃金的價格往往存在顯著的正向關聯性。自2004年以來,黃金與白銀每日價格變動的一年滾動相關性系數一直維持在接近正0.8的水平。其次,白銀的波動性高于黃金。因此,在黃金價格上漲時,白銀價格的漲幅更大,進而會降低金銀價格比率。反之,在黃金市場低迷時,金銀價格比率則往往上升。
例如,在2011年9月,當黃金和白銀價格達到峰值時,一盎司黃金所能換取的白銀不足32盎司。然而,在隨后的市場熊市中,這一比率一度攀升至每盎司黃金可兌換124盎司白銀的程度。隨著黃金和白銀在新冠疫情初期的反彈,這一比率迅速恢復至64。到了2024年,這兩種金屬的價格均有所回升,其中白銀的表現更為突出,年內前五個月的漲幅達到了23%,而黃金僅上漲了12%。
盡管在公元前600年左右呂底亞人開始鑄造金幣和銀幣之前,這兩種金屬就被用于制作珠寶——白銀的使用始于公元前約2500年,而黃金的使用則始于公元前約4500年。然而至今,這兩種金屬的主要用途仍為珠寶制作。然而,自本世紀以來,白銀受到了數字化革命與能源轉型這兩大技術發展趨勢的沖擊。這兩者對金銀價格比率產生了深遠影響。
在1999年,攝影領域消耗了大量的白銀,占當年全球總供應量的36.6%。然而到了2023年,由于數碼攝影的興起,攝影領域對白銀的需求量大幅下降至僅占當年總供應量的約2.3%。與此同時,白銀在電子產品和電池中的應用量大幅增加,從900萬盎司增至2.274億盎司,占白銀年度總供應量的比例也從12.3%增加至22.7%。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傳統攝影領域需求下降的影響,也解釋了為何近年來黃金價格上漲的同時,白銀卻未能觸及新的價格高峰。
然而,對于白銀而言有一個好消息是其在能源轉型中找到了新的應用領域。近年來太陽能電池板對白銀的需求強勁增長,占到了2023年白銀總需求的20%,而在1999年幾乎為零。太陽能電池板可能是自2020年以來推動白銀價格相對于黃金回升的部分原因。
相比之下,黃金的制造需求似乎并未受到近期技術發展的明顯影響。其需求仍以珠寶為主導,而電子、牙科和其他用途僅占每年黃金開采供應量的17%。這凸顯了黃金作為一種更為純粹的貴金屬的特性。因此可以說,雖然二者皆為金屬貴重物之列但二者卻有各自的特色和不同的市場動態影響因子值得人們持續關注與深入研究。
添加官方認證企業微信 免費咨詢

品牌優勢:互聯網開戶口碑多年霸榜
服務優勢:專屬顧問 新人一對一教學
費率優勢:超低無門檻交易所+1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