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市場是否將繼續下行,引發了人們的關注。截至2024年1月18日當周,國內豆粕商業庫存達到了90.8萬噸,較上周增加了4.37%,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88.9%。菜粕庫存也略有下降,目前為2萬噸,較前一周減少9.09%。然而,豆粕庫存的增加主要是由于油廠基差合同成交清淡,由于盤面榨利不佳,油廠仍傾向于挺粕價。近期基差報價并未太大調整,山東和華南部分油廠依然維持2405合約+550元/噸的基差報價。
海關數據顯示,2023年大豆累計進口量為1.0171億噸,較上年同期增長了11.64%。預計2024年1-3月國內大豆到港量較去年同期略低。盡管市場預期大豆進口量或有縮減,但如果南美天氣持續良好,且今年節前備貨的消費不如預期,豆粕突破振蕩區間的概率就比較渺茫。當前,豆粕主力合約已跌破3000元/噸關口,創下新低。
展望后市,根據Agrural數據,巴西第一季大豆收割進度為2.3%,高于五年均值。厄爾尼諾現象仍在熱帶太平洋地區繼續,但南美天氣的狀況仍未顯現持續干旱的跡象。因此,豆粕市場的走勢仍存在不確定性。市場需要密切關注南美天氣狀況、國內供需情況以及宏觀經濟因素的變化。
總的來說,豆粕市場的下行趨勢仍在持續,但未來的走勢仍存在不確定性。市場需要繼續關注各種因素的變化,以便更好地把握市場走勢。在我國的粕類市場,目前并未出現大量船舶延遲到港的情況,雙粕的頹勢局面似乎難以逆轉。從季節性走勢來看,一月份豆類和粕類走強的概率并不大,而二月份大概率略好于一月份,因為南美的天氣交易通常在二月開始。預計短期內雙粕仍將處于振蕩偏弱的走勢,隨著豐產壓力逐漸兌現,價格壓力將增加。除非在四月份以后市場預期北美新季種植面積大幅縮減,雙粕才有可能逆襲。
期貨粕類研究員孔令琦表示,當前粕類市場的供給端產量增加預期落實,需求端也難見明顯起色,再加上當前買油拋粕套利策略的打壓,粕類在一季度前半段可能會保持偏弱振蕩。破局因素可關注兩點:一是巴西中部地區早熟大豆的品質問題是否會對出口產生影響;二是前期壓榨利潤較差導致一季度到港偏少,一季度后半段或見到大豆及豆粕的庫存去化,現貨及基差的止跌回穩或將制約期貨盤面的下跌幅度。
期貨農產品資深分析師黃玉萍分析認為,參考歷史走勢,如果CBOT大豆長時間大幅低于種植成本,那么1200美分/蒲式耳一線可能是一個支撐點。但如果巴西產量無憂,且上市出口速度較快,當前CNF報價還有繼續下跌空間,這意味著國內進口大豆成本及豆粕可能較外盤更弱。供需面上,春節臨近,也未看到像樣的備貨需求。因此,短期內市場缺乏實質性利好,價格弱勢局面可能持續一段時間,即使下跌空間可能不大。
總的來說,當前粕類市場的情況并不樂觀,短期內價格可能仍將保持弱勢。投資者需要謹慎操作,關注市場動態,尋找合適的投資機會。
添加官方認證企業微信 免費咨詢
品牌優勢:金口碑 資深期貨客戶經理
服務優勢:專屬顧問 新人手把手教學
費率優勢:業內超低 保證金手續費率
期貨行業優秀推廣站
國家雙認證備案注冊
十五年在線服務經驗
大品牌國企期貨公司
NEWS免費培訓
Online投資者教育優秀平臺
投資者熱點文章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