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消費市場異常活躍,但豬肉價格卻始終保持低位。從全年社零數據和屠宰企業鮮銷量水平來看,豬肉消費表現強勁,這是近五年來的最佳表現。然而,豬肉價格卻難以對消費形成正向反饋。這主要是因為生豬供應端的增量水平較大,盡管在排除人的疫情防控因素且生豬產能開始去化的前提下,出欄同比增長整體弱于需求同比增長的背景下,交易體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但價格并未達到預期。尤其在2023年10月以來非瘟疫情逐步加重的情況下,供給端甚至沒有給出在季節性強需求預期下的應有水平。
實際上,豬肉需求預期與終端消費體感之間的分歧在2023年可能仍持續被放大,這進一步導致了終端消費體感與價格表現的不匹配。而說到豬肉需求預期,在經濟周期整體處于底部的環境下,隱形庫存部分及其滯后期的問題可能成為制造預期與現實分歧的最大疑點。
從大的視角來看,豬肉消費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線下戶外場景的缺失或拉長了豬肉的累庫周期。這不僅超越了去年的豬肉供給能力,甚至也覆蓋了今年的增量需求。根據卓創資訊的調研統計,豬肉流向餐飲酒店的占比超過18%。此外,從國家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數據來看,餐飲部分的消費收入占據了11%。如果考慮到更多的中小型餐飲公司和終端小餐館夫妻店等場景,豬肉消費市場的潛力巨大。
然而,豬肉價格始終偏低的原因還在于供需之間的動態平衡。盡管消費市場活躍,但供應量仍在持續增長,這可能是導致豬肉價格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豬肉價格的走勢仍需要關注供需關系的變化以及疫情等外部因素的影響。我將以自己的語言和結構對上述內容進行改寫。以下是我的觀點:
豬肉的線下戶外消費占比,與卓創資訊的研究水平相差無幾,這一點不容忽視。而這個占比所代表的,或許是不同于屠宰企業凍品庫存的那部分隱性庫存。自2023年以來,這部分隱形庫存的去化趨勢,或許已成為影響全年市場預期與現實分歧的關鍵因素。
理論庫銷比是基于理論豬肉供應和理論需求進行測算的,它代表了全社會豬肉庫存變化水平,而這個變化水平除了屠宰企業凍品庫存之外,還包括了其他部分的豬肉庫存。
展望2024年的豬肉市場,目前市場普遍認為,在能繁母豬產能去化和淘汰周期臨近的背景下,生豬出欄水平可能會有所減少。然而,至于能否真正驅動價格由跌轉漲,還需要等待一個關鍵驗證邏輯的時間節點——春節前1月中下旬的節前行情。如果歷史可以作為參考,我們需要注意到,在冬至行情前的大范圍降溫和需求增長時期,豬肉價格依然面臨出欄增量的壓力。這意味著終端的隱形庫存可能仍有繼續下降的可能,這將進一步影響屠宰企業凍品主動去庫的節奏,使其面臨來自終端的壓力。
最后,從產業視角來看,自2020年開始的工業企業產成品存貨周期正在持續探底,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豬肉市場的去庫節奏。因此,對于2024年的豬肉市場,我們需要保持謹慎樂觀的態度,并密切關注各種影響因素的變化。
添加官方認證企業微信 免費咨詢

品牌優勢:互聯網開戶口碑多年霸榜
服務優勢:專屬顧問 新人一對一教學
費率優勢:超低無門檻交易所+1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