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近半年來紅棗期貨的走勢,受春節期間的凍災和2023年7月中旬的高溫落果影響,新棗產量出現了大幅下降,導致價格上漲。在收購期,市場熱度不斷上升,直至11月20日,紅棗期貨的單日漲幅一度創下近兩年來新高,最高突破了16000元/噸。然而,隨著供應端利多因素的逐漸消化,市場開始關注傳統需求的預期兌現,期價一路走低,幾乎跌破了近半年的漲幅,最低跌至12650元/噸,至今仍維持著弱勢震蕩運行。
根據對2023/24年度的產量預測,紅棗的產量同比將下滑。從供給端來看,新疆地區紅棗的種植面積逐漸穩定在40-50萬公頃左右,而灰棗品種在新疆地區的優勢最為明顯。從主流資訊機構、各家調研團以及最終的樣本庫存等情況核算,預計2023/24產季紅棗的產量降幅接近40%。盡管具體的絕對產量或庫存數據并不重要,我們更關注的是產量的變動方向。經過連續三年的減產,目前紅棗市場正逐漸從供過于求的局面過渡到供需平衡的狀態。即使考慮到疫情期間對需求的影響以及終端庫存的模糊,未來的供應壓力也在逐步下降。由于紅棗并非必需品,其價格需求彈性較大,如果階段性紅棗價格過快上漲導致需求變動較大,那么供需格局很可能不會快速扭轉。
在2023年的收購季中,由于紅棗產量的下降,收購價大幅提升至近五年高位。與去年同期相比,紅棗的價格上漲了3-4元/公斤,最高漲幅甚至達到了近一倍。根據統計,主產區的一般流通成本約為每公斤10.60元。在收購末期,阿克蘇地區的價格穩定在每公斤9.80-10.80元,阿拉爾地區則穩定在每公斤10.50-11.00元,喀什地區則參考每公斤11.00-11.50元。收購商表示,由于2023年的坐果較晚,棗果也普遍較小,收購的灰棗以二三級為主,很多收購商也表示收不滿貨,不到去年的一半數量。貨源主要集中在新疆本地企業以及部分期現商手中。從樣本點的庫存統計來看,連續兩年的最高庫存相比較下降了將近40%,這與減產幅度也相接近。
盡管2022/23年的紅棗由于收購價較低,生產環節保持著不錯的利潤,但進入2023/24年生產季,受成本因素的影響,毛利潤大幅下滑。
需求端消費并未如期恢復。紅棗消費具有明顯的季節性特征,價格也有春冬高、夏秋低的規律。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是紅棗的銷售旺季,隨著秋冬季天氣轉涼,人們對營養價值較高的紅棗作為滋補品的消費需求增加;元旦春節等傳統重大節日的到來也使得紅棗消費逐步走高。然而,每年4月至9月,即紅棗的消費淡季,從河北和河南的2023/24年生產季紅棗周度成交量來看,下游消費依舊慘淡,整體消費需求不足且難見起色,貿易商囤貨意愿也下降,旺季不旺的特點表現明顯。
盡管終端庫存較低,但多是隨買隨用或者觀望,采購偏謹慎。紅棗現貨價格處于近五年來同期高位,產銷旺季卻不及預期,現貨需求表現一般。然而,期貨倉單注冊卻創歷史新高,顯示了市場對未來的樂觀預期。盡管現貨需求表現一般,但期貨市場的繁榮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這一缺口。數據顯示,盡管疫情對消費產生了影響,但隨著疫情逐漸得到控制,消費有望逐步恢復。
總的來說,當前的紅棗市場面臨著成本上升、消費低迷、需求不及預期等多重挑戰,但期貨市場的繁榮和預期的消費復蘇為市場提供了支撐。市場仍需觀察疫情的進一步發展以及消費需求的實際恢復情況,以確定市場的未來走勢。
截至2024年1月30日,紅棗的倉單數量達到了18126張,這是自紅棗期貨上市以來的最高值。同時,還有1373張有效的預報單,兩者合計數量達到了驚人的19499張,折合紅棗數量約為94795噸。需要注意的是,后期需要關注倉單注銷的情況。
由于倉單存在轉拋行為,除了最后一個合約外,其他合約的期價并不一定會實現基差回歸。這主要是因為市場的供需關系和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
自11月底以來,紅棗的價格一路下跌,最大跌幅接近18%,這主要是由于旺季不旺,終端需求表現較差。同時,供應充足、市場情緒偏弱、替代品眾多等因素也加劇了紅棗價格下跌的趨勢。現貨波動幅度較小,盤面基差基本上實現了平水。對于一季度,主要依賴需求消費引導價格波動。傳統渠道依然是紅棗銷售的主戰場,但電商、直播等線上銷售也是新賽道,只是總體看下來紅棗需求缺乏賣點和爆點。
預計紅棗現貨價格將維持高位運行,受到成本端支撐的影響。期貨方面,由于倉單數量較多,表現仍然偏弱,需要關注現貨需求變動的情況。進入二季度后,我們需要更多地關注供應端的情況,即主產區的天氣狀況。
添加官方認證企業微信 免費咨詢

品牌優勢:互聯網開戶口碑多年霸榜
服務優勢:專屬顧問 新人一對一教學
費率優勢:超低無門檻交易所+1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