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自本季收獲以來,由于供應過剩的壓力持續,市場價格一路下跌。然而,春節后花生市場出現了一股反彈的力量,大部分主產區的報價均上漲,其中食品米的漲幅尤為顯著。本文將分析節后基本面變化的因素。
首先,供應端的變化值得關注。今年自收獲后,市場普遍存在大豐產的共識。這主要是由于花生相對其他農產品的良好比價,以及良好的種植天氣條件。盡管產量預計將增加約20%,但市場出貨和需求情況一般,貿易量也有所減少。然而,與往年相比,春節前后市場并未出現預期中的供應高峰。部分調研反饋顯示,市場余貨量相對較少,河南產區余貨量約在3-4成,遼寧地區也不多,吉林地區可能在4-5成要多一些。這表明今年的供應情況與前期預期存在明顯差異。
另一方面,需求端的表現也值得關注。經過春節后的補庫需求和商品米強勢的帶動下,部分地區的余貨僅在3成左右。這表明需求強勁,市場對花生的需求并未因價格下跌而減弱。因此,供需兩端的變化共同推動了花生市場的企穩反彈。
展望未來,考慮到供應量的相對減少和強勁的需求,花生市場的前景有望保持穩定。對于投資者和貿易商而言,應關注市場動態,把握時機,適時調整庫存和銷售策略。同時,由于花生的生產和需求統計本身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和不確定性,投資者應保持謹慎,避免過度投機。
總之,春節后花生市場的變化表明供需關系正在發生變化,市場前景有望保持穩定。投資者和貿易商應關注市場動態,適時調整策略,以應對可能的市場變化。有部分農戶選擇直接將花生留作自用或自榨,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市場供應量。另一方面,今年東北的花生產量受天氣影響較大,花生果的出米率較低,部分農戶和篩選廠選擇直接以花生果的形式流通,這導致河南部分地區花生果的溢價較高。當然,春節后市場對花生產量和余量的預期也在逐步調整,存貨的減少為市場提供了支撐。
在需求端,數據顯示今年春節期間人員流動情況良好。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春節假期8天內,全國國內旅游出游4.74億人次,同比增長34.3%,國內游客出游總花費同比增長47.3%。這帶動了餐飲需求的增長,也包括像花生這樣的商品。在節后,市場迎來了一波補庫需求的增長,超出了市場預期。
從未來角度看,上半年還有清明、五一、端午等節假日,預計將帶來食品需求的增長。特別是五一回歸五天小長假后,民眾的出行意愿也將增加。至于油料米方面的需求,雖然花生油的需求近年來表現平平,但預計在3-5月傳統油廠收購旺季到來時,需求或將得到提振。總體來看,供需兩端的預期之外的因素推動了花生年后價格的持續反彈。
添加官方認證企業微信 免費咨詢

品牌優勢:金口碑 資深期貨客戶經理
服務優勢:專屬顧問 新人手把手教學
費率優勢:業內超低 保證金手續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