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豬期貨:供給形勢正在向好發展
本網投資客服全天候在線應答
低迷的豬周期之下,部分豬企不得不斷臂求生,然而在持續的虧損和高額負債的壓力下,仍有多個豬企在這輪周期中“爆雷”,深陷債務漩渦。財聯社注意到,在負債率前三位的ST正邦、傲農生物和天邦食品先后進入重整或申請重整后,其他部分豬企也面臨著負債率高企和現金流緊張的困境。
在這樣的背景下,“高危”豬企們急需走出困境,迎來周期的反轉。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朱增勇接受采訪時表示,“下半年市場回暖是趨勢,但并不具備周期反轉的條件。”業內人士也認為,“企業需要降成本、降杠桿、降負債,而不是等待行情回暖或周期反轉,在行業下行周期中,企業更應該及時將重心轉移到降成本上。”
下游散戶同樣面臨困境。從去年全年來看,豬價長時間低位徘徊,養殖場戶收益受損嚴重,全年生豬養殖頭均虧損76元。有養殖戶表示,“去年一直在虧損,把之前掙的錢都虧進去了。最近一段時間豬價有所上漲,現在就在躺等下半年行情進一步復蘇回本,已經禁不起折騰了。”
然而,行業亟需行情回暖甚至周期反轉來挽救困局。事實上,進入3月份以來,豬價已經開始緩慢上漲,下游養豬業逐漸看到了希望。據監測數據顯示,截至3月19日,全國生豬價格為14.55元/公斤,較月初上漲了0.42元/公斤。
朱增勇指出,“價格上漲的核心因素是供給和消費需求。短期內消費穩定,近期價格的反彈主要是由于供給變化所致。”他認為,行業亟需通過市場回暖和周期反轉來擺脫當前的困境,但這并不意味著“躺平”是出路。豬企需要在困境中尋求變革,積極應對市場變化,才能在未來市場中立于不敗之地。
在過去的一年里,后季度的出欄量激增,特別是在春節前的出欄高峰期。中大豬的存欄連續三個月下降,這導致了商品豬供給過剩的局面在三月份以來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然而,春節后豬價并沒有像人們預期的那樣深度下跌,反而人們對后市的預期開始提升,帶動了二次育肥,這分流了一部分出欄的標豬,供給形勢得到好轉。
那么,豬價上漲的趨勢能持續嗎?農業農村部最近的數據顯示,2月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為4042萬頭,環比減少0.6%(前值為-1.8%),同比減少6.9%。雖然環比減幅有所下滑,但整體去化仍在持續推進中。這預示著供給形勢正在向好的方向發展。
添加官方認證企業微信 免費咨詢

品牌優勢:互聯網開戶口碑多年霸榜
服務優勢:專屬顧問 新人一對一教學
費率優勢:超低無門檻交易所+1分錢
上篇:3月21日最新期貨保證金報價標準單2024
下篇:報名期貨實盤賽需要什么資料?2024大賽報名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