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承擔信用風險?聊聊金融體系的整體健康
本網投資客服全天候在線應答
傳統上,銀行的業務是發放貸款,然后承擔借款人違約的信用風險。然而,一段時間以來,銀行一直不愿在資產負債表上保留貸款。這是因為,在計入監管機構要求的資本之后,貸款的平均回報率往往不如其他資產的回報率有吸引力。
正如第8.1節所討論的,銀行創建了資產支持證券來將貸款(及其信用風險)傳遞給投資者。在20世紀90年代末和21世紀初,銀行還廣泛使用信用衍生品,將其貸款中的信用風險轉移到金融體系的其他部分。
誰來承擔信用風險?如果銀行是信用保護的凈買家,那么誰是凈賣家呢?答案是保險公司。金融期貨資料,僅供參考,保險公司不像銀行那樣受到監管,因此有時比銀行更愿意承擔信貸風險。
這一切的結果是,承擔貸款信用風險的金融機構往往不同于最初進行信用檢查的金融機構。正如2007年信貸危機所顯示的那樣,這并不總是有利于金融體系的整體健康。
許多不同的公司和國家都是CDS合約交易的參考實體。如前所述,付款通常按季度進行。期限為5年的合同最受歡迎,但其他期限如1年、2年、3年、7年和pO年也不罕見。通常合約在以下標準日期之一到期:3月20日、6月20日、9月20日和12月20日。
這樣做的結果是,合同開始時的實際到期日接近于規定的到期日的年數,但不一定相同。金融期貨資料,僅供參考,假設你在2012年11月15日打電話給一個經銷商,購買一家公司的5年期保險。該合同可能會持續到2017年12月20日。貴方的第一筆付款將于2012年12月20日到期,金額將從2012年11月15日至2012年12月20日CDS合約的一個關鍵方面是信用事件(即違約)的定義。
信用事件通常被定義為到期時未能支付、債務重組或破產。北美的合同有時不包括重組,尤其是在公司債務收益率很高的情況下。有關CDS市場的更多信息見Business Snapshot 24.2。
添加官方認證企業微信 免費咨詢

品牌優勢:金口碑 資深期貨客戶經理
服務優勢:專屬顧問 新人手把手教學
上篇:問:如何開通股指期貨賬戶?現在有沒有關于銀行卡的要求?
下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