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滬鎳期貨市場上,供需關系持續增強,然而,需求的增長卻難以與供應相匹配,市場呈現出明顯的“低價采購、高價不補”的態度。國內純鎳的生產量持續增長,尤其是12月份,產量環比增長6%,同比增長高達41%。預計到2023年全年,產量將達到驚人的24.5萬噸,同比增長40.5%。然而,海外市場的情況卻并不樂觀,主動減產的意愿并不強烈,基本金屬的需求持續疲軟。
部分工藝的虧損可能引發新增產能的投放延期。根據SMM的數據,目前印尼一體化MHP生產電積鎳的成本為10.72萬元/噸,而外采硫酸鎳生產電積鎳的成本則高達13.31萬元/噸。值得注意的是,LME鎳已經橫盤一個半月,這降低了礦端負反饋螺旋的概率。供需雙弱的局面下,MHP供應充足,硫酸鎳價格企穩,預計Q1將出現季節性上漲。
在新能源產業鏈方面,2023年全年都處于“降價+減產+去庫”的過程中,12月國內硫酸鎳產量環比下降14.32%,三元前驅體產量也相應減少。年底企業回籠資金,硫酸鎳遭遇拋售。然而,自12月中旬以來,隨著硫酸鎳庫存的消耗、鹽廠利潤的擠壓以及低價刺激下游補庫等因素的影響,硫酸鎳價格開始企穩。歷史上看,Q1硫酸鎳價格有漲價規律,主要系節前節后補庫。市場正在密切關注新能源下游在Q1是否有集中性補庫、補庫力度如何。
另一方面,鎳鐵和不銹鋼市場也值得關注。主流鋼廠開始入市采購鎳鐵,報價基本在930-940元/鎳,對應鋼廠成本大致在13500元/噸附近。而鋼廠則面臨冬儲階段,鎳鐵價格企穩探漲,成材則面臨季節性累庫的局面。
總的來說,當前市場呈現出一種復雜的態勢,既有供應和需求的矛盾,又有價格和產能的波動。市場參與者需要密切關注這些動態變化,以便做出明智的投資決策。在山東的一座大型鎳鐵廠,本周的高鎳鐵成交價達到了960元/鎳(含稅到廠),這一價格小幅上漲,反映出市場對鎳鐵需求的強勁。最新的報價顯示,生產一噸高鎳鐵的成本大約在13750元左右。
鋼廠在過去的12月中,300系產量偏高,預計在接下來的1月,由于季節性原因,鋼廠將進行減產。同時,鋼廠正在控制發貨量,以保持庫存處于中性水平。然而,這可能會導致季節性累庫。
當前,鎳鐵價格的上漲對鋼價起到了支撐作用,但鋼廠在12月的產量偏高,以及大量采購鎳鐵使得1月的減產幅度存在疑問。同時,鋼廠的利潤正在修復,市場擔憂鋼廠可能會集中到貨,這將對后市造成壓力。
因此,對于不銹鋼市場來說,價格暫時不會出現深跌的情況,但如果沒有外部力量的推動,價格也難以持續向上突破。市場需要關注鋼廠的生產情況、市場需求以及政策變化等因素,以更好地把握市場的動態變化。
添加官方認證企業微信 免費咨詢
品牌優勢:互聯網開戶口碑多年霸榜
服務優勢:專屬顧問 新人一對一教學
費率優勢:超低無門檻交易所+1分錢
期貨行業優秀推廣站
國家雙認證備案注冊
十五年在線服務經驗
大品牌國企期貨公司
NEWS免費培訓
Online投資者教育優秀平臺
投資者熱點文章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