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預期的強勢被現實的疲弱所否定。
在2023年的生豬市場,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明顯的轉變。預期的強勢被現實的疲弱所否定,這主要是因為市場對消費復蘇的過度期待和市場對前期豬價波動模式的線性外推。然而,現實情況是,盡管產能過剩的壓力在持續,但現貨市場并未出現趨勢性的下跌,反而在成本線以下長時間、持續性地運行。這表明,今年期貨市場的下跌并非來源于現貨市場的趨勢,而是來源于漲價預期的持續性落空。
二、現貨市場波動性顯著降低。
在2023年,全國現貨均價為15.00元/kg,相較于2022年下跌了19.27%。這一變化使得生豬現貨價格波動區間顯著變窄。最高價出現在8月2日,為17.58元/kg,而最低價則出現在12月8日。我們可以看到,價格在14元以下的豬價面臨強支撐,這是因為二次育肥的托底、凍品入庫的托底、養殖端的扛價、疫病的損失以及政策面的提振等因素。這些因素使得14元以下的豬價難以長期維系。另一方面,盡管產能過剩的影響使得16元以上的豬價難以維持,但在無情緒面因素的推動下,現貨價格也難以長期維系在16元以上。
三、能繁母豬的去化速度相對較慢,但四季度有加速跡象。
截至11月末,能繁母豬存欄量為4158萬頭。盡管這一數字相較于過去幾年有所下降,但去化速度相對較慢。然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四季度似乎有加速跡象。這一趨勢可能會對生豬市場產生深遠影響,需要我們密切關注。在過去的一年中,我們的去化率較去年高點累積下降了5.28%。其中,從今年1月至9月,我們的去化率累積達到了3.42%,但去化速度相對較慢。然而,在10月至11月期間,由于疫情的影響,我們的去化速度出現了加速的跡象,預示著在2024年的8月至9月期間將有大量的生豬出欄。
四、疫病對產能增量的抵補。今年,疫病情況相較于去年有所抬頭,這可能的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方面,規模化程度的提高和養殖密度的增大使得疫病更容易傳播。另一方面,當前行業現金流偏緊,以及長期虧損導致情緒低迷,防疫措施和防疫意愿均出現下降。然而,即使在這樣一個產能過剩的年份,現貨價格在壓力最大的時點也得到了支撐,這基本說明了疫情的損失在一定程度上對產能過剩起到了抵補作用。
截至今年9月,商品豬存欄量達到了4.42億頭,同比下降了0.40%。從這個角度來看,雖然未來市場前景并不樂觀,但供應壓力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嚴重。
總的來說,盡管面臨疫病和產能過剩的壓力,但我們的去化速度在疫情期間出現了加速跡象,這可能預示著未來的出欄量將會增加。同時,商品豬存欄量雖然同比下降,但并沒有出現嚴重的供應壓力,這為未來的市場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添加官方認證企業微信 免費咨詢
品牌優勢:互聯網開戶口碑多年霸榜
服務優勢:專屬顧問 新人一對一教學
費率優勢:超低無門檻交易所+1分錢
期貨行業優秀推廣站
國家雙認證備案注冊
十五年在線服務經驗
大品牌國企期貨公司
NEWS免費培訓
Online投資者教育優秀平臺
投資者熱點文章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