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市場關注度極高的周期性行業之一,養豬業的情況總是引人注目,許多投資者都參與了周期反彈的博弈。在2023年豬周期拐點未能如期出現的背景下,2024年是否還有決戰豬周期的可能呢?
產能去化緩慢,能繁數據仍居高不下。讓我們首先看看養豬業產能去化的關鍵指標。據農業部數據,2023年12月末,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仍保持在4142萬頭,雖然相較于2022年12月末的階段性高點有所減少,但仍同比減少了5.7%。
從歷史數據來看,2022年市場經歷了長時間的豬價反彈和高利潤期,導致產能去化被迫中斷,能繁母豬存欄一直維持在較高水平。然而,進入2023年,盡管行業持續虧損,但能繁數據主要在下半年才開始下降,且產能去化仍比較緩慢。能繁母豬存欄量始終高于4100萬頭的正常保有量,距離拐點尚有時日。
按照從能繁母豬存欄數量變化到商品豬供給變化通常需要9-10個月左右的周期來算,2024年上半年,豬肉的市場供給不會有太大的變化。此外,春節過后,豬肉需求將迎來淡季,豬價易跌難漲,上半年豬企大概率仍將面臨養殖虧損局面。
然而,下半年情況可能會有所好轉,豬價有望迎來小幅回暖。但能否如2022年那樣有明顯且持續時間較長的回暖還需觀察,今年一季度產能去化情況或成影響下半年行情的關鍵。
還有一個關鍵判斷是,盡管產能去化緩慢,但仍將對2024年供需關系改善形成一定正向支撐。因此,可以預見,2024年的豬價水平很大概率將優于2023年。雖然業績有望迎來一些修復,但流動性壓力和負債壓力仍然存在。
總體來看,自2021年以來,生豬養殖企業的日子就頗為艱難。除了短暫的盈利期,大部分時間都在虧損中度過。這一行業的周期性特點以及市場供需變化的影響都給投資者帶來了諸多挑戰。因此,對于養豬業的情況,投資者需要保持謹慎和理性的判斷,以便在市場波動中尋找到合適的投資機會。生豬價格在維持了六個多月的上升期后,其余月份的價格都在周期底部徘徊。在2023年,豬價并未如期迎來拐點,養殖虧損成為全年主旋律。平均豬價在14-15元/公斤左右,低于行業平均成本線,虧損期超過了15個月。
豬企去化現象是必然的,“暴雷式”去化。目前看來,養殖端各個環節的虧損仍是一個無法改變的事實。盡管規模養殖場已經大幅提升了企業抗風險能力,但前期的大幅擴張導致現金流和負債率居高不下,部分豬企甚至已經進入危險區間。
例如,傲農生物在1月份已經四次發布債務逾期公告。公司表示,由于流動資金緊張,部分子公司出現部分債務未能如期償還的情形。截至1月23日,公司新增逾期的債務本息合計約3.19億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產的12.76%。傲農生物表示,這將會導致融資能力下降,財務費用增加,對部分業務造成一定的影響。
數據顯示,傲農生物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的負債合計為147.89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89.41%。盡管過去傲農生物也在積極自救,引入股東、出售資產等方式以求“回血”,但超14億元定增遲遲無法落地,易主大北農的計劃因股份凍結和司法標記快速告吹,公司的資金困局已經明牌。
雖然中小養殖戶出清對整個行業供給的影響已不如從前,但生豬養殖規模化率持續提升,規模豬企暴雷式出清的效果更加明顯。此前暴雷的正邦科技就是一個例子。
總的來說,生豬行業的困境不僅僅在于市場供需和價格波動,更在于企業自身的經營狀況和財務壓力。對于豬企來說,如何在保持規模的同時,提高抗風險能力,降低負債率,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2023年,累計銷售生豬數量達到了547.85萬頭,同比下降了35.14%。然而,反觀其他豬企,牧原股份在2023年的生豬銷售量達到了6381.6萬頭,同比增長了4.27%;溫氏股份的銷售量也達到了2626.22萬頭,同比增長了46.65%;新希望的銷售量也達到了1768.24萬頭,同比增長了21.0%。這三家豬企的年度銷量均創下了歷史新高。
然而,從長遠來看,或許只有大型豬企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倒下和產能出清后,行業才能迎來真正的周期拐點。
最后,我想分享一些機構對養豬業的觀點。湘財證券對2024年的生豬市場持謹慎樂觀態度。他們認為,自2023年7月以來,豬糧比一直處于盈虧點以下,而能繁母豬數量的下降預計將在2024年下半年左右導致生豬出欄數量的逐步下滑。屆時,豬價可能會迎來相對可觀的上漲。
太平洋證券則認為,行業產能將持續出清,預計在2024年豬周期有望反轉。他們認為,消費需求回暖緩慢加上春節過后消費需求的陡降,可能會導致豬價在短期內回落并持續虧損。然而,他們預計超長時間虧損所帶來的資金周轉壓力或迫使產能被動出清。因此,他們預計豬價底部向上拐點可能在2-3季度出現。
添加官方認證企業微信 免費咨詢

品牌優勢:金口碑 資深期貨客戶經理
服務優勢:專屬顧問 新人手把手教學
費率優勢:業內超低 保證金手續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