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期貨:下游虧損限制玉米反彈空間
本網投資客服全天候在線應答
在2月份的春節期間,玉米市場整體保持平靜,盡管部分過早開化的地區面臨售糧壓力。然而,節后氣溫快速回落,華北地區普降大雪,這給用糧企業帶來了壓力,他們為了促進到貨提價收購。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玉米現貨價格的回暖。
然而,我們認為這種回暖僅是階段性表現。由于下游養殖行業仍處于虧損狀態,3月份玉米市場反彈恐難以延續。春節期間的消費火爆增強了市場信心,商務部發布的數據顯示,春節期間全國重點零售和餐飲企業銷售額同比增長8.5%,其中重點監測餐飲企業銷售額同比增長約17%。這無疑為市場注入了一針強心劑,將會刺激和促進玉米下游企業生產回升和玉米采購增加。
然而,春節期間我國北方地區氣溫整體偏高,這使得東北部分地區提前開化,對地趴糧玉米存放造成一定考驗。好在節后氣溫快速回落,對地趴糧玉米的整體影響有限。同時,華北地區的降雪也影響了當地的玉米供應,加上企業節前備貨不多,使得在2月下旬,隨著企業節后復產增多,不少企業開始提價刺激到貨。
具體價格方面,華北企業的提價幅度因自身庫存情況而異。華北黃淮地區的玉米深加工企業主流收購價格報在2350-2460元/噸,較節前上漲30-70元/噸;黑龍江和吉林的玉米深加工企業主流收購價格在2050-2270元/噸,部分企業收購價格較節前上調20-60元/噸;北方港口二等玉米收購價在2370-2380元/噸,較節前上調60-70元/噸;廣東地區港口玉米報價在2520-2540元/噸,較節前上漲30-50元/噸。
總的來說,盡管市場在春節期間有所回暖,但我們需要認識到的是,下游養殖行業的虧損狀態可能會限制市場的反彈空間。因此,我們需要謹慎看待未來的玉米市場走勢。去年,進口量較大,今年,進口壓力仍然存在。海關數據顯示,我國在2023年累計進口了2714萬噸玉米,同比增加了652萬噸,增幅達到了32%。這一趨勢表明,進口玉米的格局已經發生了重大轉變。從巴西進口的玉米數量達到了1281萬噸,占到了總進口量的47%,這意味著巴西已經取代美國成為我國第一大玉米進口來源國。另一方面,從美國和烏克蘭進口的玉米數量分別為714萬噸和553萬噸,分別占到了總量的26%和20%。
然而,替代谷物的情況有所不同。我們看到,累計進口高粱的數量減少了493萬噸,而澳大利亞大麥在時隔三年后再次輸華。總的來說,玉米及替代飼用谷物的總進口量達到了4368萬噸,同比增加了717萬噸,增幅為20%。
考慮到全球糧食供應鏈因素,世界玉米產量預計將達到12.33億噸的高水平。然而,由于國際糧食供應鏈的不確定性以及國際玉米供應的充裕性,國際玉米價格持續下跌。因此,增加國內玉米的有效供應符合當前的糧食戰略安全考量。在這樣的背景下,預計在接下來的幾年中,進口玉米及替代品的總量可能依然維持高位。總的來說,對于我們來說,今年的進口壓力仍然存在,但我們也看到了新的機遇和挑戰。
添加官方認證企業微信 免費咨詢

品牌優勢:互聯網開戶口碑多年霸榜
服務優勢:專屬顧問 新人一對一教學
費率優勢:超低無門檻交易所+1分錢
上篇:油脂期貨:市場仍將保持偏強態勢
下篇:想報名參加2024期貨實盤賽 比賽有什么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