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碳酸鋰市場經歷了從短缺到過剩的轉變,這標志著鋰行業從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過渡。整體上,價格呈現振蕩下行趨勢,現貨價格跌幅高達81%。這一變化對鋰電產業鏈各環節的利潤分配產生了影響。處于行業上游的鋰鹽企業受到降價影響最為直接,利潤下行尤為明顯。據不完全統計,已有超過十家鋰鹽、鋰礦上市公司發布了2023年業績預虧公告。
展望2024年,分析人士認為,盡管目前碳酸鋰的實際過剩量并不多,但由于產業鏈的主動去庫,過剩的感受將十分明顯。去年臨近年末,供大于求的矛盾愈加突出。因此,2024年很可能會是大量過剩的一年,產能出清將成為主流。然而,盡管需求預計仍將保持增長,但也要警惕階段性反彈的風險。
供給放量將推動鋰價探底回落。在2023年,碳酸鋰的價格在需求相對疲軟和供應預期增強的背景下大幅度下跌。據SMM數據,電池級碳酸鋰現貨報價從年初的高點510000元/噸,下降至年末的96900元/噸,跌幅高達81%。在期貨市場上,碳酸鋰期貨自上市以來,整體呈現下跌態勢。以碳酸鋰期貨主力合約LC2401為例,其價格從上市初期的246000元/噸最低跌至85650元/噸,跌幅最高達到65.18%。
“供給過剩是2023年碳酸鋰價格下跌的基礎!敝行牌谪浻猩c新材料首席研究員沈照明指出,自2023年以來,新建鋰礦項目的陸續投放導致供應大幅增加。同時,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新建項目的產能將逐漸釋放出來,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的供應壓力。
總的來說,碳酸鋰市場在2023年的變化對整個行業產生了深遠影響。隨著供應過剩和需求增長的預期變化,未來的市場走勢充滿了不確定性。然而,對于投資者來說,了解這些變化并做好相應的風險管理至關重要。上一年的高基數導致電動車需求增速急劇下滑,供需關系出現明顯的不平衡,供給過剩的情況逐漸顯現。
在2023年初,碳酸鋰的價格中樞開始下移,這是市場普遍的預期。然而,后來的下跌行情卻超出了市場的預期,主要原因在于市場提前預見到了平衡表過剩的變化。在2023年,鋰價出現了超跌的現象,在供應強勁而需求疲軟的情況下,產業鏈對未來鋰價預期較為悲觀,各環節都呈現主動去庫存的趨勢。然而,由于鋰電產業鏈環節眾多,且真實庫存水平被市場低估,一旦需求出現邊際回落,企業主動去庫存,各類庫存的角色很快從需求轉為供給,進一步加深了產業鏈所感受到的過剩量。
碳酸鋰的產業鏈相對較為復雜,從上游的鋰礦到下游的電池、終端等環節都涵蓋在內。而下游的需求則主要集中在新能源車和儲能集成系統這兩個板塊。這兩個特點決定了當下游需求訂單增長時,通過產業鏈各環節的逐級放大效應,壁壘不高、集中度低的產能和庫存會逐級增長,其中以材料和鋰鹽環節形成的隱性庫存較多。需求的逐級放大效應疊加上游鋰礦擴產周期相對長的特點,使得鋰價格的彈性更大。在價格上行周期,上游鋰產品的漲幅遠大于中下游;而在下行周期,一旦需求出現回落,企業會主動去庫存,庫存的角色很快從需求轉為供給。
展望2024年,我認為市場對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的需求預期已經較為悲觀。目前期現市場對需求的交易已經相對充分,市場一致認為礦端供給的放量將主導鋰價的定價。因此,2024年鋰價將回歸到長期合理的水平。在2022年底,由于需求激增,鋰價一度沖高。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可以預見,到2024年,鋰供給的大幅增長將推動鋰價回落。這就像一場賽跑,需求在前,供給在后,兩者之間的動態平衡將決定鋰價的走勢。
當前,碳酸鋰的價格周期還未到底,就像一場馬拉松,雖然已經跑了很長的路程,但終點仍未出現。去年12月的期貨短暫上漲,只是這場馬拉松中的一次短暫反彈。在周期完全見底之前,我們預期還會出現多次反彈。核心驅動往往對應礦端產能的抵抗式減產、需求的季節性修復,以及鋰礦、鋰鹽價格重心逐級下移。
在鋰礦端供給確定性增加的基本面邏輯下,預計到2024年,碳酸鋰的價格將呈現偏弱振蕩的尋底過程。然而,市場的主線仍是供應過剩,隨著碳酸鋰供應的釋放明顯增加,需求增速的進一步下滑,鋰礦、鋰鹽的產能和產量過剩都較為明顯。這就像一場大雨即將來臨,需求偏弱的時候,鋰價可能會進一步下探。
李靈分析師指出,當供給增加而需求減少時,市場上的碳酸鋰就會出現過剩,從而導致價格下跌。這也意味著部分高成本產能將被出清。在價格下行的壓力下,那些成本較高的生產商可能被迫退出市場。這一過程可能會給成本較高的生產商帶來壓力,但有助于消除過剩產能,為未來市場的穩定打下基礎。
總的來說,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清晰的趨勢:需求推動價格上漲,供給增加推動價格回落。這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充滿了不確定性,但我們可以期待的是,到2024年,鋰價將逐漸回落到合理的水平。
添加官方認證企業微信 免費咨詢
品牌優勢:互聯網開戶口碑多年霸榜
服務優勢:專屬顧問 新人一對一教學
費率優勢:超低無門檻交易所+1分錢
期貨行業優秀推廣站
國家雙認證備案注冊
十五年在線服務經驗
大品牌國企期貨公司
NEWS免費培訓
Online投資者教育優秀平臺
投資者熱點文章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