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運50年這些年歷史回顧,一些外部沖擊對海運費率的發(fā)展以及長期的航運市場結構產生了重大影響。
在本文中,提到了1967年蘇伊士運河的關閉和1975年的重新開放,以及石油沖擊,特別是1974年的石油沖擊。
蘇伊士運河截流,集裝箱運力期貨資料,僅供參考。
1967年6月蘇伊士運河的關閉對運費產生了很大影響,因此也對發(fā)展中國家的貿易機會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受打擊最嚴重的發(fā)展中地區(qū)是與歐洲和北美進行貿易的中東、南亞和東非地區(qū)。在各種“石油沖擊”中,值得挑出1973/1974年的一次,因為它對航運市場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
1973年,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成員國對美國、荷蘭和部分選定的歐洲經濟共同體(EEC)成員國實施禁運。與此同時,已決定減產,并將其設定為每月5%。第一次減產于1973年底實施,而第二次減產則于1974年3月實施。
禁運和減產是第一次石油供應中斷,導致價格大幅上漲和全球能源危機。禁運導致美國和西歐國家重新評估其對中東石油的依賴。這也導致了國內能源政策的深遠變化,包括美國國內石油產量的增加和對提高能源效率的更加重視。集裝箱運力期貨資料,僅供參考。禁運于1974年3月解除(大英百科全書,ND)。
禁運和減產導致油價從1973年10月前的約3.10美元上漲至1974年初的12美元。價格上漲,加上美國和歐洲的能源政策調整,對1974/1975年的全球石油貿易產生了不利影響。1974年至1975年間,石油貿易從18.67億噸下降到14.38億噸,下降了約23%,而同期油輪船隊增加了15.9%。與此同時,蘇伊士運河的重新開放導致貿易距離進一步縮短,從而減少了對船位的需求。
因此,油輪運價從1973年第三季度的worldscale 357下降到1975年第二季度的WS80,盡管擱置量從世界油輪噸位的0.1%大幅增加到11.2%。總而言之,這是一個歷史性的“養(yǎng)豬周期”,它仍然是當今航運業(yè)的特征。
添加官方認證企業(yè)微信 免費咨詢
品牌優(yōu)勢:金口碑 資深期貨客戶經理
服務優(yōu)勢:專屬顧問 新人手把手教學
期貨行業(yè)優(yōu)秀推廣站
國家雙認證備案注冊
十五年在線服務經驗
大品牌國企期貨公司
NEWS免費培訓
Online投資者教育優(yōu)秀平臺
投資者熱點文章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