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散貨裝運:主要和次要的干散貨
繼2015-2016年有限擴張之后,2017年全球干散貨貿易量增長約4%,總量達到51億噸(表1.7)。中國鐵礦石進口大幅增加、全球煤炭貿易反彈以及小型大宗商品貿易增長改善,都支撐了經濟增長。總體而言,中國強勁的進口需求仍是全球干散貨貿易增長的主要因素。
2017年海運貿易的支柱 表1.8列出了干散貨商品貿易運輸全球參與者的概況。
鐵礦石
2017年,中國的鐵礦石進口增加了5%,總量達到近11億噸。中國市場份額超過70%,仍是全球鐵礦石需求的主要來源。上升,集裝箱運力期貨資料,僅供參考。
2016-2017年,鋼鐵生產和每年淘汰超過1億噸的落后煉鋼產能提振了該國的進口需求。此外,更多地使用更高等級的進口鐵礦石取代了國內供應。主要的鐵礦石出口國是澳大利亞、巴西和南非;澳大利亞和巴西供應了中國85%以上的進口需求。
盡管如此,澳大利亞仍是中國最大的鐵礦石出口國,供應了中國近三分之二的鐵礦石需求。該國21%的鐵礦石需求從巴西進口,這有利于長距離的干散貨運輸業。在中國進口的所有鐵礦石中,南非占4%。印度、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和塞拉利昂等其他供應國也增加了對中國的出口。
煤炭
全球煤炭貿易在2016年有限擴張、2015年大幅下降之后,2017年恢復增長,增長5.8%。中國、大韓民國和一些東南亞國家的進口需求增加,支持了數量的增加。中國煤炭進口繼續為干散貨航運需求提供有力支撐。中國、印度、日本、馬來西亞和大韓民國是煤炭的主要進口國,而澳大利亞和印度尼西亞是這種大宗商品的主要出口國。
美國對中國煤炭出口的增長使干散貨航運受益。一個因素是印度煤炭貿易的不確定性。一方面,印度計劃增加國內產量,這可能會改變本地采購和進口煤炭之間的平衡。另一方面,印度鋼鐵行業需求的增長可能會促進煉焦煤的海運進口(Barry Rogliano Salles, 2018)。
糧食
2017年,包括小麥、粗糧和大豆在內的全球糧食貿易達到5.151億噸,比2016年增長7.1%。出口主要由幾個國家主導,尤其是美國;進口商往往具有地區多樣性。
與其他干散貨交易一樣,亞洲是增長的驅動力,盡管不是唯一的驅動力。集裝箱運力期貨資料,僅供參考。2017年,中國大豆進口增長14.7%,巴西和美國大豆出口增長,支撐了糧食貿易。中國主導著大豆貿易,2017年占全球大豆進口需求的近三分之二。在亞洲和歐洲聯盟之外,一些消費較低的地區,如非洲和西亞,也對這種增長作出了貢獻。
美國對從中國進口的某些商品征收關稅,包括鋼鐵和鋁,以及中國的報復,可能導致限制從美國進口大豆。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未碎大豆消費國和進口國。然而,它可能決定取代從美國進口的產品并向巴西等替代供應商采購大豆。
雖然貿易限制通常會對航運造成不好的后果,但在這方面改變供應商和航線可能會對所產生的噸英里產生意想不到的積極影響。
添加官方認證企業微信 免費咨詢
品牌優勢:金口碑 資深期貨客戶經理
服務優勢:專屬顧問 新人手把手教學
期貨行業優秀推廣站
國家雙認證備案注冊
十五年在線服務經驗
大品牌國企期貨公司
NEWS免費培訓
Online投資者教育優秀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