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碳酸鋰的供應量出乎預料地增長,迅速消耗了去年累積的鋰礦庫存。在2023年,那些未能及時轉化為碳酸鋰的鋰礦,在年底時其基差轉為負值,為套期保值提供了良好的機會。隨后,在2024年的三、四月份,由于大型工廠的檢修導致的短期供需錯配,碳酸鋰的價格一度飆升至每噸12萬元的高位,超出了行業的預期。這一現象為過剩的鋰礦提供了極佳的套期保值位置。隨著需求端的超預期增長,那些已經嘗試過套期保值并獲得收益的企業更加靈活地運用期貨工具,使得盤面持倉穩步增長,全合約持倉量突破了30萬手,且后續的持倉量穩定在23至33萬手的區間。
在2024年的前七個月里,中國凈進口了30.8萬噸LCE鋰礦,國產礦產量為11.7萬噸LCE。鋰礦需求總量達到了43.23萬噸LCE,雖然去庫0.75萬噸LCE,但在下半年隨著鋰礦價格的持續走低,其絕對價格逐漸接近成本線,國內鋰礦有可能再次進入累庫狀態;仡2023年,中國的鋰礦供需平衡表現為累庫6.1萬噸LCE。這一年也是價格急劇波動的年份,高價的鋰礦庫存成為許多鋰上市公司虧損的原因。
無論是碳酸鋰還是氫氧化鋰的鋰鹽,在全球前十大的鋰鹽廠(包括海外工廠)中,長期協議的比例遠高于去年同期。例如,ALB公司在最近兩個季度的報告中提到,大約三分之二的鋰銷量是簽訂了長期協議的,定價方式基于鋰鹽指數。而剩下的三分之一則是基于靈活的市場價格進行銷售。今年,ALB還嘗試了拍賣制度,每月拍賣兩次碳酸鋰,每次約100噸,雖然這一數量在其整體銷售量中所占比例不大,但這種銷售方式能更有效地了解市場買方的心理預期價位。
國內主要的鋰鹽廠商如天齊、盛新、中信國安等,也在今年提高了鋰鹽銷售的長期協議比例。這些廠商的銷量有明顯增長。同時,宜春時代的參股公司奉新時代、萬載時代、宜豐時代在二季度后銷售放量較快。據了解,這三家企業生產的碳酸鋰主要供應給寧德時代,這使得今年的大部分增量流向了長期協議和客戶供應。這也導致在整體市場交投氣氛不佳時,旺季預期下的投機需求無法釋放,市場缺乏活力。長期協議比例的增高持續壓制了鋰價。
進入7月,碳酸鋰基本面的情況有所改善,但整體幅度偏弱。這種改善在8月有望繼續深化,產量繼續減少而需求持續增加使得累庫的邊際遞減。然而,盤面并未按照此趨勢進行定價。邊際情況的轉好并未帶來市場情緒的修復。分析原因主要是累庫和長期協議的影響。由于現有長期協議或客戶供應能滿足需求環比增長的部分增量需求,因此并未出現因邊際情況轉好而增加的市場需求。這也導致了相對較差的詢價和交易情況。
添加官方認證企業微信 免費咨詢
品牌優勢:互聯網開戶口碑多年霸榜
服務優勢:專屬顧問 新人一對一教學
費率優勢:超低無門檻交易所+1分錢
期貨行業優秀推廣站
國家雙認證備案注冊
十五年在線服務經驗
大品牌國企期貨公司
NEWS免費培訓